初春的天氣變化無常,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導致心神不安、胃不好、易上火等問題。
同時,雨水也是養生養心的最佳時節之一。下面讓我們來扒一扒,雨水應如何養精氣神?
飲食有節,祛濕氣宜食粥
雨水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然而又風多物燥,所以在飲食養生上,應以溫補為主,清淡飲食,以此來抗寒氣、保陽氣。
例如紅棗粥、枸杞粥、銀耳粥等都是適合在這個時節食用,還可用白菊花、決明子、西洋參等調補脾胃。在雨水時節,應注意少食酸辣油炸以及寒涼的食物,以免擾動虛火。02
起居有常,早睡早起身體好
雨水節氣要注意“晨起夜睡”,也就是要像古人一樣作息跟著太陽走。白天太陽高懸天空,人體的陽氣隨之上行而精力充沛;夜晚太陽落山,人體的陽氣隨之潛藏使陽氣得以休養。所以我們應堅持規律健康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以達到養陰培元的作用。
0運動有度,天人合一宜緩慢
雨水是早春節氣,特別是北方仍然較為寒冷,因此,不宜做過于激烈的運動,以便讓肝氣慢慢和緩上升,避免因為體內能量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癥狀。不過可以適度運動,但要在運動前要做好充足的熱身,運動后要適當地補充水分。
鍛煉應選在向陽的地方進行,可選擇散步、慢跑、騎車等較輕松的運動,而運動強度則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以微微出汗最好,同樣能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04情志有衡,做人開心最重要
在雨水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養生眠食,靜心則氣血平穩,既不會擾亂心血,也不會損傷心氣。心氣充沛,方能滋養脾臟,養脾得以健胃。所以在變化多端的季節,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同時還要清心寡欲,不妄勞作,以養元氣。
空閑之余,可以適當曬曬太陽,呼吸下新鮮空氣,保持心情的愉悅和平和,注意勞逸結合,動可健身,靜可養神,體健神旺。
0謹防“倒春寒”,避免寒濕上身
初春天氣變化快,容易出現晝夜溫差大的倒春寒情況,要想抵御寒邪外閉、內則郁熱等寒熱錯雜情況,還需多注意保暖,否則會導致寒邪入侵人體,對人體造成一系列的不適。
除此之外,更要注意休息,可適當飲用熱水,或者熱的姜茶等,從使寒邪從內而出,并有助氣血運行,解表祛濕,振奮陽氣,驅散寒濕之邪。
本文綜合整理自網絡【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