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沉香,消溽暑,
鳥雀呼晴,
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干宿雨,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xiāng)遙,何日去,
家住吳門,
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
小楫輕舟,夢如芙蓉浦。
——北宋|周邦彥《蘇幕遮》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jīng)90度,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
據(jù)《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之名由此而來。夏至之后,陰氣始生,陽氣開始衰退。
夏至為五月中。夏為大,至為極,萬物到此壯大繁茂到極點、陽氣也達到極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晝最長的一天,接近極地處是白夜,一年中最有詩意的一天。
夏至日鹿角解,鹿是山獸屬陽,感陰氣才掉角。自此陰氣在地底每天生長,陽氣被逼而火躁,這就是溽蒸,隨陰氣逐漸上升而小暑、大暑。待陰氣徹底鉆出地面,天氣涼爽,便是秋天了。陰陽之間,就是這樣此消彼長,彼此作用。
夏至三候
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獸,屬陽,角向前;麋,形大,屬陰,角向后。夏至一陰生,感陰氣而鹿角退;冬至一陽生,麋感陽氣而麋角退。
蜩始鳴:后五日“蜩始鳴”。古時楚稱蜩(tiáo),秦晉稱蟬。蜩螗沸羹,叫聲沸稠為粘羹,多美的形容!蜩即夏蟬,黑大,叫聲清亮,俗稱“知了”。螗(táng)小而綠,叫聲尖銳急促,它立秋后才鳴,也稱寒蜩、寒蟬、夏蟬,為區(qū)別于“知了”,俗稱為“都了”。它一叫,秋色厲,都該了了。
半夏生:再五日“半夏生”。這意味著夏天過半了,后半夏白晝驕陽似火,濃蔭難求;夜晚蟲鳴如織,花香四溢。半夏是一種白色塊莖,它生于陰陽半開半闔時,所以,作為一種中藥材,主治半開半闔之病,協(xié)調(diào)中樞。如治傷寒寒熱,是少陽之樞半開之病;治喉嚨腫痛,是少陰之樞半開之病。
九九歌
大家都知冬至后的“九九歌”,不知夏至后也有“九九歌”:
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
三九二十七,飲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頭帶黃葉舞;
六九五十四,乘涼入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頭尋被單;
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基;
準備過冬了。
晚歸曲
綠葉厚了,樹蔭濃了,荷塘里早蓮已經(jīng)綻出尖尖粉嫩的花蕊,“蓮塘艇子歸不歸,柳暗桑秾(nóng) 聞布谷”,布谷鳥在遠方美妙地絮叨了。“格格水禽飛帶波,孤光斜起夕陽多”,“水極晴遙泛滟紅,草平春染煙錦綠”。水光浮動紅,煙嵐織就綠,動靜對比,溫庭筠的這首《晚歸曲》真美。
以上節(jié)選自《微讀節(jié)氣》(朱偉著)
夏至日:“立竿無影”
在夏至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正午時分呈絕對(接近)直射狀,北回歸線地區(qū)就會出現(xiàn)短暫的“立竿無影”現(xiàn)象。目前我國大陸設(shè)有5處北回歸線標志,分別位于廣東的汕頭、從化、封開,廣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
生活在北回歸線上及其以南附近區(qū)域的人們,可于夏至日前后幾天的中午在太陽下立根竿子,觀察一下“立竿見影”如何變成“立竿無影”。
夏至與三伏
——
想救身體,冰離三伏。
三伏天人體的陽氣都浮在體表,
五臟六腑是寒涼的,
此時再吃冰吃雪糕,
相當于雪上加霜,
尤其是本身寒氣就重的人,
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
夏至民俗
夏至和冬至一樣,屬于我國民間重要的節(jié)日,古時稱“夏節(jié)”、“夏至節(jié)”。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國放假,回家與親人團聚暢飲,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雜錄》里記載:“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夏至節(jié)氣話養(yǎng)生
夏至到,天氣炎熱,讓人煩躁不安,此時養(yǎng)生注重“心靜自然涼”。嵇康《養(yǎng)生論》對炎炎夏季有其獨到之見,認為夏季炎熱,“更宜調(diào)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即“心靜自然涼”,這里所說就是夏季養(yǎng)生法中的精神調(diào)養(yǎng)。
夏至宜晚睡早起不宜夜晚露宿
起居調(diào)養(yǎng),以順應(yīng)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fù)疲勞之感。每日溫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diào)的房間,室內(nèi)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至運動宜在清晨或傍晚
運動調(diào)養(yǎng)也是養(yǎng)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dǎo)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
1、多吃苦味食物,三伏天氣里吃些苦瓜、苦菜,或者飲用一些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飲料,不但能清除人內(nèi)心的煩惱、提神醒腦,而且可以增進食欲、健脾利胃。
2、注意補充維生素高溫季節(jié),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容易缺乏各種維生素。此時,可以選擇性地定量補充一些維生素,最好是食物補充,可以選擇一些富含維生素和鈣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番茄、豆類及其制品、動物肝腎、蝦皮等,也可以飲用一些果汁。
3、別忘補鹽補鉀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因此可以酌情有控制地吃一些草莓、杏子、荔枝、桃、李等水果,而蔬菜中的青菜、大蔥、芹菜、毛豆等含鉀也很豐富。茶葉中含有比較多的鉀,夏天的時候多喝茶,既可以消暑,又能補鉀,可謂一舉兩得。
4、暑天宜清補在炎熱的夏季,人們的飲食應(yīng)該以清補、祛暑化濕、健脾為大原則。應(yīng)該選擇一些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物,例如香菇、蘑菇、平菇、銀耳、蝦、瘦肉、薏米、鴨肉、鯽魚等。
5、多吃解暑藥粥夏天不適合大補,夏天吃大補的食物容易讓身體不舒服,所以羊肉不宜多吃,尤其是血壓高的人。最好是多吃蔬菜,少吃油膩,并注意多吃些可以清熱降暑的食物,如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薄荷粥等“解暑藥粥”。
在這最長的白晝里
愿你享受
迎著陽光奔跑的肆意灑脫
也愿你品嘗
在濃蔭下漫步的愜意舒暢
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