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學是當今世界最炙手可熱的學科之一,未來5到10年是量子研究的窗口期和爆發期,決勝關鍵在于資源布局與協同。
隨著我國成功發射“墨子號”和開通“滬杭干線”以來,一場“量子較量”已然成為全球未來高技術戰略競爭的“聚焦點”。如何將它從“天上”花落“地上”,從“無形”變為“有形”,在開發應用中繼續成為領跑者?
消彌思想迷霧,統一認識
我國在量子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但量子科技的開發應用還存在著“關注不夠、后續乏力”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存有這樣幾種模糊認識:
一是“質疑論”,認為“這是一條看不見的戰線”,“像水中撈月似的摸不著”。
二是“媚洋論”,認為“外國的月亮才是圓的”,總覺得“人家搞出來的東西才是真家伙”。三是“畏難論”,認為“這是專家的事,我們不入門使不上勁”。
為此,我們必須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科技創新方面的重要論述來統一思想,切實增強“四種意識”:
一是“緊迫意識”。量子科技作為當今科技界和產業界的另一場技術革命,有著獨特的地位和作用。我們要從“科技強國、科技圓夢”這樣的戰略高度來認識量子科技開發應用的時代地位、時代意義、時代價值,從而增強緊迫感、使命感。
二是增強“自信意識”。隨著“墨子號”驚天問世,我們應從它理論價值的判斷性、社會意義的實用性上,樹立信心、增強自信、拿出雄心。
三是增強“全局意識”。能否抓好量子科技的開發應用,關系到我國在這一領域所處的方位,關系到我國高科技發展的趨勢,關系到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全局。這絕非少數專家的“家事”,而是眾人的“國事”,必須上下獻計出力,以形成“聯動效應”。
四是增強“前列意識”。要看到量子科技的深奧性、量子科技開發的艱巨性、各國彼此間競爭的殘酷性,繼續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在量子科技開發應用的“版圖上”占有一席之地。
抓好開發應用,從實踐中挖掘量子科技的特性功能
在這方面,除了抓好量子科技知識普及教育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在開發應用中挖掘其特性、功能和作用,讓人們在實踐中認清它的可視性、可知性、可用性。從目前情況看,量子科技已被廣泛應用于通訊信息、農業、制造業等方面,為我們了解量子、認識量子科技提供了“活樣本”,也為推進量子科技的開發應用展現了新視野、開拓了新通途。
認清和把握它在通信領域的“安全性”。以我國成功發射的“墨子號”為例,量子通信技術具有極高的安全性、通信容量大等優點,這在國防建設和軍事斗爭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認清和把握它在傳輸領域的“快捷性”。正因為我們擁有量子通信這一技術,想信我們的航天器飛得再高、潛艇潛得再深、軍艦駛得再遠,也能即時實現溝通、搖控和指揮。再比如,采用量子技術開展食品檢測能快速、準確、不破壞被檢測物質的情況下,量子技術可實現當天檢測當天出結果,縮短了檢測的時限。
認清和把握它在產業領域的“增值性”。以量子技術促進農作物來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通過對灌溉設備進行量子植入技術,讓農業用水攜帶量子能量,不僅易被吸收,還能提高農作物的成活率和產量。
認清和把握它在健康領域的“養生性”。比如量子技術與中醫的理論觀點具有一定的可通約性,通過量子技術可對中醫陰陽五行、氣血、經絡、方劑等方面進行量化分析,把無形變成有形,給予數字化量值。
認清和把握它在日常生活領域的“改善性”。比如,將量子能量植入衣物、家居、食品等物質后,這些物質都攜帶量子能量,經過共振作用,量子能量可瞬間改變物質本身的分子活躍度,快速降解物質有害物和各種輻射危害,與人體細胞產生同步共振,全面激活人體細胞,改善人體微循環,穩定人體能量場。有人說:“量子科技讓我們走進了一個‘幸福指數提高的世界’”。
總之,量子科技在經濟社會中產生的作用不可限量,量子科技開發應用的前景無限廣闊。我們要加快量子科技的開發應用的步伐,讓它真正造福于人類社會,為世界文明做出原創性的貢獻。
讓量子科技走上規范有序的發展軌道
隨著國家政策對量子科技的鼓勵創新,隨著量子科技領域的科研成果碩果盈枝,資本市場也隨之出現一股“量子浪潮”,“量子文化”撲面而來。但也出現了一些無序亂象:貼著量子標簽而消費公眾獵奇心理的“偽產品”有之,以各種“騙局奇局”而擾亂市場者有之,打著量子科技開發的幌子而爭奪科技投入者有之,等等。解決這些問題,應當處理好以下四種關系:
一是處理好“分散”與“整體”的關系。應當看到,量子科技有其內在的自然屬性和本質的邏輯規律,真正掌握和應用它絕非易事;破解“量子密鑰”需要投入大量的高精尖人才、物力、財力等資源,“單打獨斗”無疑會消耗我們的有限資源。為此,在“入門”上,須從嚴篩選、從嚴把關,真正讓那些“量子大師”和“量子大拿”有位有為,切實把濫竽充數者“掃除出門”。同時,各級政府要加強量子科技資源的優化、整合,切實解決“零打碎敲”偏向,以形成整體效益。
二是處理好“放手”與“監管”的關系。如今,資本市場出現的無序亂象,與監管力度不夠、弱化有關。“放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與“監管”統一起來,把其納入政府管控視野、職能范圍之內;建立健全監管長效機制,以凈化“量子市場”環境;在國家層面要盡快制定、出臺行業標準、產品性能檢測機制,以實現規范有序的效果。
三是處理好“借鑒”與“吸收”的關系。量子科技作為當今世界的“頂尖科技”,各國投入的資源、相互競爭的程度,可謂前所未有。為此,我們要處理好“借鑒”與“吸收”的關系,絕不能夜郎自大、盲目自信。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組織專家出國參觀訪問、舉辦中外學術交流等,全方位地取人之長、補已之短。
四是處理好“眼前”與“長遠”的關系。應當看到,真正走進“量子世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就要求我們要處理好“眼前”與“長遠”的關系,以增強量子科技發展后勁。
為此,提幾點建議:
1、把量子科技納入國家科技發展的長遠規劃,明確量子科技開發應用的“路線圖”;
2、對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量子科技項目,要早計劃、早投入、早動手;
3、可成立量子科技學院或學校,為量子科技開發與應用培養、儲備人才;
4、設立量子科技獎項,對在量子科技開發與應用中有獨創或建樹的予以表彰,以激發全社會量子科技創新的熱情。